各学院:
为进一步深化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2025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立项和结题验收工作的通知》和《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5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立项工作的通知》,现就我校做好2025年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立项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类型和级别
(一)项目类型
1.创新训练项目。主要支持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
2.创业训练项目。主要支持本科生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商业计划书编制、可行性研究、企业模拟运行、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团队中每个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角色。
3.创业实践项目。主要支持学生团队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下,采用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等成果,提出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和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上述三类项目完成期限原则上为1年,最长不超过2年。超过2年未结题的项目视为项目终止。
(二)项目级别
本次立项的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级别分为国家级(推荐)、省级和校级。
国家级创新训练计划设立重点支持项目,重点支持项目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围绕基础学科以及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关键领域开展创新实践。
重点支持项目本着“有限领域、有限规模、有限目标”的原则,支持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基础理论研究项目和有针对性的应用研究项目持续深化研究和实践,鼓励开展新兴边缘学科研究和跨学科的交叉综合研究。研究团队要有效利用学校和社会现有的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大学科技园、技术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研究平台所拥有的学科和科研资源,积极开展前沿性科学研究、颠覆性原创性技术创新、实质性创业实践。
二、申报对象
项目团队成员原则上为全日制普通本科在读学生,鼓励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的学生组成团队,每个团队人数应控制在5人以内,项目主持人不超过2人,每名学生在校期间只能作为负责人主持1项创新训练项目,作为成员参与1项创新训练项目。
每个项目最多2名指导教师,每名指导教师同时指导的项目总数不得超过2项(包括未结题项目)。
三、申报限额
根据省教育厅下达名额,我校可推荐国家级项目80项,其中重点支持项目不超过2项,可推荐省级项目120项,其中创业实践项目不少于3项。
四、选题范围
创新训练计划不限学科专业,选题要求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方案切实可行,预期成果具有可考核性。学生可根据兴趣在一定范围内自主选题,选题范围为:有关教师科研与技术开发(服务)课题中的子项目;开放实验室、实训或实习基地中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与训练项目;发明、创作、设计等制作项目;产业最新需求和企业生产实际问题分解细化的具体项目或企业设置的开放性课题;校内外创业园中的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结合科技创新的一切有待于创业实践的项目;专业性研究及创新项目,创业计划与职业规划创新项目;社会调查项目;其他有研究与实践价值的项目等。
五、申报流程
1.学生申报。4月30日前,各学院组织学生申报项目,项目第一负责人登录“南京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信息化平台”(使用校内统一身份认证登录:http://cxcy.njucm.edu.cn/pt/HomePage,选择“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系统”)在线填报,填报说明见附件1,专业门类和申报书格式见附件3-6。填报完成之后由指导教师进行审核。
2.院级评审。5月11日前,各学院完成院级评审,并报送学院盖章版《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申报项目汇总表》(见附件2)的PDF扫描件。
3.校级评审。5月23日前,学校完成校级评审,确定项目推荐级别,公示无异议后向省教育厅推荐2025年省级和国家级项目。
六、项目保障
1.经费支持。学校对立项的国家级、省级和部分校级项目(以专家打分排序)给予经费资助,其余项目请各学院统筹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拔尖人才培养、竞赛培育、创新创业等经费进行支持。
2.条件支持。各学院要健全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完善创新创业训练平台、加强创新创业导师队伍建设,为学生开展创新训练项目提供场地、指导教师、信息服务和平台支持。
3.学分认定。创新训练计划在项目完成并顺利结题后,将获得相应的创新创业实践学分。
七、其他事项
1.项目应真实、健康、合法,尊重他人知识产权。如有抄袭盗用他人成果、提供虚假资料等行为,一经发现即刻取消项目负责人的申报资格。
2.各学院要积极做好项目孵化培育工作,组织符合条件的学生团队报名参加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不断推动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成果转化。
联系人:教务处实验教学管理中心(负责创新类项目)段老师,朱老师,电子邮箱:nzysysglk@163.com,联系电话:85811016;学工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负责创业类项目)瞿老师,电子邮箱:jy7938@163.com,联系电话:85811938。
附件:1.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系统使用说明
2.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申报项目汇总表
3.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4年)
4.创新训练项目申报书
5.创业训练项目申报书
6.创业实践项目申报书
教务处
2025年4月8日